《環球時報》聚焦“日本排污報告”
發布時間:2023-07-13 信息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1qmB6QQIyUbJl8jJYGqIoQ
7月4日,正在日本訪問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格羅西向日本政府遞交了IAEA關于“多核素處理裝置(ALPS)處理水”排海問題的綜合評估報告。參加IAEA對福島“ALPS處理水”排海問題評估技術工作組的中國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劉森林研究員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IAEA未充分與技術工作組專家協商倉促發布綜合評估報告表示遺憾。
對于這份報告的發布過程,劉森林介紹稱,這份報告是以格羅西總干事名義發布的,雖然在報告發布前,IAEA秘書處曾就報告草案征求技術工作組專家意見,但留給專家的時間窗口非常有限,而且專家意見僅供參考,是否采納由IAEA秘書處決定。IAEA秘書處收到反饋意見后,也未再次與各方專家就報告修改及意見采納情況進行討論達成協商一致,就倉促發布了該報告。他對此表示遺憾。
劉森林說,IAEA是在日本政府單方面作出核污染水排海決定后,應日方請求開展審查評估的。IAEA的評估局限于日方經處理后核污染水的排海方案、日本政府的監管程序和監管活動以及東京電力公司對方案的實施是否符合IAEA安全標準,并不包括排海以外的其他可能處置方案,也不包括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
當地時間2023年7月4日,日本東京,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介紹了國際原子能機構關于福島處理水排放的綜合報告。圖源:視覺中國
劉森林認為,IAEA的評估屬于國際同行評估性質,主要基于日方提供的數據和資料作出評估并提出意見。在近兩年的評估任務中,技術工作組各方專家就處理后核污染水排海所涉及的政府職責與功能、主要原則與安全目標、授權程序、源項表征、排放系統及過程的安全問題、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源監測與環境監測計劃、職業輻射防護、公眾咨詢與相關方參與等技術性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討論,既有共識也有分歧,并未完全形成一致意見。“IAEA的審查評估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日方核污染水排海的技術門檻和監管要求;另一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例如沒有解決國際社會對日方排海決定正當性的關切,沒有就后續審查評估任務和長期監測安排進行充分討論并作出妥善安排等。此外,排海可能造成的影響,除放射性影響以外,還涉及社會、心理、經濟、海洋生態等諸多方面,日方當前開展的預測性評價僅針對放射性影響,未開展全面評價。”劉森林稱。
此外,劉森林認為,IAEA發布的這份報告并不代表IAEA認可日方排海決定的正當性,也不代表IAEA核可或批準日方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7月4日就向《環球時報》等媒體表示,日方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和可靠性。IAEA報告指出,日方采用的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不能去除核污染水中的所有放射性核素。ALPS從以往運轉情況看,已證明無法有效去除氚、碳-14等放射性核素,能否有效去除其他放射性核素也有待進一步試驗和工程驗證。據日方自己公布的數據,經ALPS處理的核污染水仍有70%以上未達到排放標準,需再次凈化處理。在后續長期運行過程中,ALPS的性能有效性和可靠性還會隨設備腐蝕老化進一步下降。
國際原子能機構隨后在其官網上也表示,排放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是日本政府的國家決定,這份報告既不是建議,也不是對該政策的核可。
“該報告明確提出,IAEA將在日方排海實施階段繼續開展公正、客觀的審查評估,并進行獨立取樣監測。目前,IAEA的當務之急是盡快推動建立獨立有效的長期國際監測機制,對日方核污染水排海控制措施及監管活動進行有效監督和持續監測,以提高透明性和國際社會信任度。在此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日本鄰國、太平洋島國等利益攸關國家的合理關切和參與度;要確保IAEA現場監督和取樣監測的獨立性,不應只基于日方提供的數據和信息作出判斷,而應由IAEA自己的實驗室和獨立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獨立采樣和監測。”劉森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