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十年我國鈾礦勘查10項重大成果發布
發布時間:2023-07-24 信息來源:
7月21日上午,以“新時代 新征程 新突破”為主題的全國鈾礦地質勘查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核學會主辦,中國核工業地質局承辦。相關院士專家,國家部委、地方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中核集團有關部門及單位的代表120余人齊聚青城呼和浩特,共同見證新時代十年我國在鈾礦勘查領域取得的10項重大成果發布,探討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新途徑,助推新征程上鈾礦勘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發展。會上發布了鈾礦地質勘查高質量發展情況報告。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明、孫友宏做專題報告。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建橋,財政部國防司二處副處長龔一、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一級巡視員黃彥斌等有關領導在大會上致辭。
鄧戈表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天然鈾保障的安全風險持續上升。國家原子能機構作為鈾礦勘查開發的行業主管部門,將繼續加大對鈾礦地質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對此:
一是要不斷強化風險意識、筑牢底線思維,充分認識提升國內鈾資源保障能力的緊迫性;二是精心抓好地勘能力建設項目組織實施,確保綜合勘查能力轉型升級;三是加快提升國內天然鈾產能,夯實國內鈾資源保障基礎;四是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水平,全力打造開放創新核心競爭力。
曹述棟在致辭中強調,十年來,中國鈾業已建立了國內開采、海外開發、國際貿易、戰略儲備“四位一體”天然鈾供應保障體系,天然鈾保障供應能力大幅提升,充分保障了我國核電發展的鈾資源需求。針對下一步工作,曹述棟提出五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鈾礦勘查使命感和責任感;二是進一步加大鈾礦勘查開發力度,盡快摸清資源“家底”,筑牢鈾資源安全自給保障的堅實防線;三是進一步提升鈾礦勘查國家隊主力軍的體系能力;四是進一步深化外部協同,完善“強核心,大協作” 協同創新體系;五是進一步強化資本運營,做強、做優、做大產業經濟。
劉建橋表示,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素,中國核學會將一如既往利用自身優勢與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在專業領域加強合作,再創鈾礦找礦新輝煌。黃彥斌表示,中核地勘單位近年來在鈾礦勘查領域取得的10項重大成果中,內蒙古就占據了7項,這為在內蒙古建設“新鈾都”提供了資源保障,也為推進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提供了保障。龔一表示,新時代以來我國鈾礦找礦成果實現歷史性突破,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凸顯。
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主要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鈾礦地質勘查進入新階段,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在找礦突破、能力建設、科技創新、海外勘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做到鈾資源保障立足國內,有信心、有能力守住鈾資源保障的安全底線,牢牢端穩核能發展的飯碗。
展望新征程,重裝再出發。中國核工業地質局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核工業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圍繞“333”高質量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工作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我國鈾資源保障能力:一是胸懷國之大者,堅持服務國家戰略;二是持續深化改革,推進組織模式創新;三是堅持創新引領,提升核心競爭力;四是堅持擴大開放,推進合作共贏;五是堅持“走出去”戰略,加強海外資源掌控與安全保障。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找礦成果交流會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吉林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核工業二〇八大隊、核工業二四三大隊等的8位專家學者進行了成果交流。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的專家學者參會。部分與會代表當天參觀了地浸鈾礦山遠程控制系統和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鄭可 劉鑫揚)
新時代十年我國在鈾礦勘查領域取得的10項重大成果
1.探獲了我國首個超大型地浸砂巖鈾礦床——蒙其古爾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一六大隊
2.新探獲我國首個單體千噸級特大型砂巖鈾礦床——納嶺溝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3.新層位突破探獲特大型砂巖鈾礦床——洪海溝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一六大隊
4.新模式快速探獲首個特大型砂巖鈾礦床——巴音青格利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5.新探獲我國首個大型古河谷砂巖鈾礦床——巴彥烏拉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6.鈾礦勘查大會戰新探獲大型砂巖鈾礦床——海力錦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四三大隊
7.古河谷深部找礦新突破 探獲大型砂巖鈾礦床——哈達圖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8.沙漠邊緣新探獲特大型鈾礦床——塔木素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9.“向地球深部進軍”探獲我國最大的熱液鈾礦床——棉花坑特大型鈾礦床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九〇研究所
10.“三新”找礦重大突破——特拉敖包特大型鈾礦產地
勘查單位:核工業二〇八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