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x1dnd"><video id="x1dnd"></video></cite>
<cite id="x1dnd"><video id="x1dnd"></video></cite><var id="x1dnd"><video id="x1dnd"><listing id="x1dnd"></listing></video></var>
<var id="x1dnd"></var>
<var id="x1dnd"></var>
<cite id="x1dnd"></cite>
<ins id="x1dnd"><noframes id="x1dnd">
<cite id="x1dnd"></cite>
<menuitem id="x1dnd"></menuitem>
<var id="x1dnd"></var>
<cite id="x1dnd"><video id="x1dnd"></video></cite><var id="x1dnd"><video id="x1dnd"><thead id="x1dnd"></thead></video></var>
<var id="x1dnd"></var>
<menuitem id="x1dnd"><i id="x1dnd"></i></menuitem>
<var id="x1dnd"></var>
<cite id="x1dnd"><video id="x1dnd"><thead id="x1dnd"></thead></video></cite>
<var id="x1dnd"></var>
<menuitem id="x1dnd"></menuitem>
<var id="x1dnd"></var><menuitem id="x1dnd"><video id="x1dnd"><menuitem id="x1dnd"></menuitem></video></menuitem>

“點亮”十八洞村發展之光——新華發電電力扶貧側記

發布時間:2019-05-23 信息來源:默認部門

  十八洞村之于精準扶貧,猶如深圳之于改革開放,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與村民們座談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作為全國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村里用電要看老天爺的脾氣,一旦刮風下雨就可能停上十天半個月,以致于村民們連電飯煲都不敢用;現在,村民家里電視、冰箱、音響等家電設備一應俱全,還用上了熱水器。

  以前,村里的電線隨意牽拉,像蜘蛛網一樣雜亂地纏在木質電桿上,極不安全;現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電纜走地下,線路布置有序,各家各戶還用上了智能電表,繳費實行在線支付。

  以前,村民們守著人均不到一畝的山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難以自足;現在,他們可以在村里的山泉水廠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每年還能分紅。

  ……

  這些變化都離不開被十八洞村村民稱為“電保姆”的中核集團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所屬的湖南新華供電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與保障。為配合當地政府精準扶貧工作,新華供電公司主動承擔起了十八洞村的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并助力該村人均年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提高到2017年的10180元,成為湖南第一批脫貧“摘帽村”。當前,該公司正積極協助十八洞實施鄉村振興計劃。

  “老百姓不理解,我們就多溝通”

  2013年12月,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離開十八洞村一個月后,村里又熱鬧起來。花垣縣組建的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并召開了精準扶貧現場會。

  與會的湖南新華供電公司花垣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張垣兵毫不猶豫,主動“領命”十八洞村的農網改造工程。當時,十八洞村用電由當地電站直供,與花垣縣供電公司沒有直接聯系,但他們依然主動挑起了這副擔子。

  其實,十八洞村用上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但因電網年久失修,供電極不穩定,時常斷電,在家境好的村民家里,電視、冰箱等家電都成了擺設。湖南供電公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4年春節剛過就選派技術精湛的突擊隊進駐十八洞村開展農網改造工作。

  針對時常停電、電壓不穩定的問題,湖南供電公司專門為該村架設了一條長3.6公里的10kV送電專線,極大地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村民再也不會為電壓低不能用打米機打米而發愁了。

  湖南新華供電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義診隊”,免費為村里檢查線路安全隱患并重新布置線路,建立用戶檔案,24小時提供咨詢和服務。因此,村里的孩子們還編了順口溜:閃電打雷不用怕,藍精靈(湖南供電公司員工身著藍色工作服,被稱為“藍精靈”)可以打敗閃電俠。

  湖南新華供電公司麻栗場工區經理龍斌回憶說:“十八洞村農網改造真是難呀!架設線路時挖基坑就怕遇到巖石,每天只能挖二三十厘米,鉆頭要更換十多次,一個三米的基坑要挖上十來天。”從排碧鄉到十八洞村之間的40多根電線桿著實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但讓他們覺得最苦的卻是鄉親們的不理解。

  “老百姓很講究風水,認為架線的地方不合適就會阻止。有一根電線桿的位置,我們好不容易說服了一家的父親,可是兒子又不同意了;在說服了兒子之后,兒媳婦又不同意了。”龍斌苦笑地說道,“保障老百姓安全穩定用電,是我們職責所在,說到底就是要讓老百姓滿意。老百姓不理解,我們就多溝通。等他們理解了,事情也就好辦了。”

  2014年3月19日至8月19日,湖南新華供電公司為十八洞村改造了10kV線路4000多米、400V線路2000多米、220V線路1000多米,安裝變壓器3臺、單相智能電表249塊,徹底結束了這里“看天供電”的歷史。

  “這是政治任務,不談條件”

  2017年8月,十八洞村山泉水廠投產在即,需要新建一條廠用供電線路。

  貧困地區要想脫貧致富,關鍵要靠產業支撐。這時,湖南新華供電公司再次主動挑起了架設新線路的重擔。可是這條供電線路主要架設在山地陡坡上,垂直落差有280米。從山頂望到谷底,全是陡峭的山崖和泥濘的小路,大家心里沒底。

  新線路施工隊長成松如表示:“這些電線桿、變壓器,天太冷了,路太滑了,彎道太急了,運送起來實在太難了。”

  的確,雖然在夏季,但一下雨,山風一吹,人本來就凍得直打哆嗦,再加上還要運送一根10米高、重達700多公斤的水泥電線桿。平時8個人可以輕松抬起的電線桿,在稀泥沒過腳踝的山路上,十個人抬都吃力,更別說像變壓器這種大型設備了。

  “這是政治任務,不談條件,必須按期完成。”龍斌說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9月10日開始施工到9月27日完工,湖南新華供電公司僅用半個多月的時間,就為山泉水廠送上了電。十八洞村的第一個產業正式投產,如期為用戶送去了該村清甜的山泉水。

  然而,這并沒有讓大家松一口氣。由于與十八洞村共用一條線路,容量有限,供電不穩定,造成山泉水廠不能持續穩定生產。“這是十八洞村扶貧專門引進的項目,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保證水廠的正常經營生產。”龍斌說。為此,經過仔細研究,湖南新華供電公司又專門架設了一條10kV線路約800米的專線,于2018年5月29日開工,7月29日通電。自此,十八洞村山泉水廠一直保持穩定運行。

  “為了十八洞村,再苦再累都值”

  十八洞村,已然是中國精準扶貧最靚麗的一張名片,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2018年6月2日,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本揚率代表團到十八洞村考察扶貧工作,探尋“精準扶貧”的中國經驗。這是中國扶貧工作的一次重要亮相。如果其間供電出現意外,國際社會將如何看待?為此,無論如何都要保證電力供應,不容一絲大意。于是,湖南新華供電公司在主要線路、每個關鍵點都選派人員值守,保險帶、腳扣等設備全部配齊,做到一旦出現情況,第一時間就能解決。為了保證活動萬無一失,該公司還配備了一臺專用發電機。

  其實,農網改造之后,保電已成為湖南新華供電公司助力十八洞村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之一。湖南衛視直播十八洞黃心獼猴桃上市和花垣十八洞苗族年貨節活動、2017年湖南省苗族“趕秋節”、十八洞村旅游扶貧項目的啟動儀式、中央民族歌舞團“走進十八洞”文藝匯演、電影《十八洞村》在村攝制工作、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大會……據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至今,該公司共承擔大小保電任務60余次,累計出動車輛150余臺次,員工參與1700余人次。

  龍斌說,在活動舉辦之前的兩三天,都會派人巡查線路。大家帶著柴刀、背著腳扣等設備,穿行在山林間,一天翻山越嶺下來,常累得精疲力盡。但為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為了維護十八洞村的政治品牌,再苦再累都值。

  2018年9月12日,湖南新華供電公司正式接手十八洞村的輸供電業務。他們表示,將根據十八洞村產業發展規劃需要,在電力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方面、電力供應方面、供用電安全和技術支撐方面繼續提供源源不斷的幫助和支持,全力助力十八洞村的鄉村振興。(本報記者 盛安陵)

鸡鸡草